• [

    摄影知识

    ]

    我用卡片机在特殊环境下拍摄的一些看法

    本帖最后由 gnbn 于 2009-10-1 21:47 编辑

    通常我们都把消费级的数码相机叫做小数码相机,这类数码相机称为卡片相机,有别于专业级的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小数码之所以叫小数码原因就在于在于其轻巧、便携,但拥有这些特点也让小数码在应付一些特别的拍摄环境力不从心,天生不足。

    天生不足

    一般的卡片相机配置都是不能与专业的单反数码相机相比的,能成为大众化消费机的数码相机就得在配置上“阉割”,无论是在镜头上还是在CCD上,都明显的逊色于单反数码相机。目前主流的卡片相机都拥有光学变焦的能力,也并不是想象中的“傻瓜机”般一个相机只有一个焦距,但是卡片相机的光圈就不一定能调节了,通常有手动挡的卡片机也不能真正的按自己的需要来调节光圈的大小,对于卡片相机,光圈f值一般介于f2.8f16之间,我们都知道,光圈f值越小,光圈就越大,目前的单反数码相机都能达到f1或者更低,所以卡片相机在光圈的要求上就有先天的不足了,不够小的光圈f值就不能保证在特殊环境下的曝光量,意味着你拍夜景就成问题了,可能想到开闪光灯和调节ISO值到2000,其实这样的设置往往是得不偿失的。除非你的闪光灯是探照灯,你的CCD很强大。快门和光圈都会影响曝光,我们手上的小数码主流的最“快”门都介于1/10001/2000秒之间,还是基本乐观的,但却对快门的“慢用”力不从心,更甚的的只能逼近1秒就没戏了,想上到8秒、16秒基本上是幻想了。CCD类似于胶片机的底片,但在一个方面CCD表现得很不如人意,CCD是感光器件,对光转换时不一定能像人的眼睛一样自动会修正偏差,同样出现的单反数码相机上,为了解决CCD的这个问题引入了白平衡的功能,对偏色进行调节修正。但是我们的小数码默认是AUTO(自动),玩家根本不用揪心的拍摄模式导致了相片效果差的后果。

    逆境成“材”

    当我们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不得不用卡片相机,或者说也只有卡片相机的时候,怎么面对逆境好好的成“材”是我们很愿意解决的问题。不必要去和单反数码相机比,本来就不是一个层次的,用好已有的配置,应付诸如逆光、夜景、运动、晚会也足矣!

    逆光

    在摄影摄像中,一直都有光向的概念,顺光、测光、逆光、脚光及顶光是拍摄时候经常碰到的光向。逆光也称为背光,指的是相机的镜头前的被拍摄物与光传入镜头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这种拍摄环境,被拍摄物的轮廓会被光描上亮边,立体感会很强,容易与背景形成层次感,主次关系明显。我们的卡片相机在处理顺光拍摄时候表现得很好,曝光的控制都很准确,能很好的还原被拍摄物的原貌,但在处理逆光拍摄的时候就表现的很让人失望,通常是抛光曝光过度,画面白白的一片,背景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在这个时候,手握着自己的小数码问问自己非得在这样的光下下拍摄吗,正对着拍摄感到吃力的时候不如往旁边挪一下,这个时候被拍摄物的光向就成了逆测光,这是不用改变相机设置也能完成的逆光拍摄办法。
    好的摄影作品还是要讲究构图的,选择了这个拍摄位置才能完成拍摄需要,那就得从小数码的设置调节适应了。这个时候放弃AUTO吧!偷懒就没有办法完成任务,通常数码相机都会有其他的拍摄档,卡片相机也不会例外,要是你的卡片相机有“场景”这一档你离克服逆境就近了,要是“场景”里面有“逆光”这么一个选项,那么你要完成这个任务就是没有问题的了。都没有怎么办?那就调节到手动档吧,假如你是在室外逆光的话,把ISO调为100,因为室外逆光光线已经很足了(把握不好都已经过度曝光了),感光度在100左右已经能提够足够的曝光量了,同时也是为了控制被拍摄主体的进光量。白平衡是一定的设置的,由于是在太阳光的底下“办事”,蓝光会过多,这个时候的照片色彩会偏蓝,那么白平衡就要选择“日光”或者“自然光”了,保证在强光下被拍摄的物体不会偏色。在逆光拍摄的时候,通常是看到背景很亮,而被拍摄主体则灰暗一片,这个时候的测光方式就不能使用点测光了,因为我们要拍的主体很暗背景很亮,应该选用多区测光方式。曝光补偿让它设置为自动。本来是要调节一下光圈f值为8,快门为1/500秒的,以控制进光量和曝光时间的,但这个是程序控制的。这时候半按着快门,会出现测光方式的框和自动对焦的框,当框变成绿色的时候,把快门按下,逆光也能成像了。
    替换背景和正面补光组合使用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在近拍时候,比如开闪光灯、使用反光板是可取的。在拍花卉等植物的时候,把背景选择相对较暗的树缝为背景也能很好的使用背景形成较强的光比反差。

    夜景

    华灯初上,车水马龙,夜景展现给我们的是丰富的灯光色彩,柔和的视觉感受,富有动感的灯光,让RL连忘返。夜景拍摄也成了广大留影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的深爱。但是夜晚的时刻,光线不足,小数码相机又没有大光圈、没有足够慢的快门,拍摄出来的照片不是暗暗的一片就是模模糊糊什么都看不清楚。夜景拍摄是卡片相机的鸡肋,真正的考验了你的拍摄技术。
    不管是什么相机,在黑夜里拍摄,充足的曝光量是完成成像的保证。过去的胶片机,选用适合晚上拍摄的ISO值的胶卷,加上灵活的曝光控制,还可以在原有的曝光基础上进行二次曝光,这一点数码相机是做不到的。CCD在低照度的环境下会采用高的ISO值,而这个高的ISO值却让CCD的噪点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成像的质量,这个是得不偿失的。要是采用了闪光灯,卡片相机的闪光灯一般是相机内置的,不能像专业的单反数码相机一样可以随意的外置闪光灯,这种情况下开的闪光灯,对于近拍人像并且是只考虑人像不要背景的情况是可以使用的(还次生出不易控制的红眼现象),对于拍诸如建筑物、大桥、电视塔的大型物体是不起作用的,除非你贴着这些被拍摄物,或者你的闪光灯像探照灯一样。
    卡片相机要在夜晚这样的逆境中拍摄,首先的是有一个稳定的支撑点,最好就是三脚架,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手持拍摄一定得屏住呼吸,手的肘部紧贴着胸部,这是一个保持相机稳定的正确站姿。不管是在卡片相机的AUTO(自动)档,还是手动档、场景中的夜景档,在夜晚这样的低照度的情况下,ISO值相对较低,快门也相对较慢,整个卡片相机处于慢速曝光状态中,只要稍微震动就会是形成重影,从而导致画面模糊。
    类似逆光拍摄一样,只要你在拍摄夜景时候做到了保持相机稳定这个要求,使用小数码相机自身事先预设好的场景档(夜景档),应付这样的拍摄是没有问题的。使用手动挡,ISO最好设置在200400,在传统的摄影中,一般是使用小光圈、低ISO值和长快门配合下保证照片质量的,但我们的小数码在自动挡下也不能调节光圈、快门,而相反的却是自动配上了较大的光圈,1/50秒以内的快门速度(这个还算可以),所以ISO就不用设置的太高,这样可以减少噪点。在低照度的环境下不要过于信任相机的测光能力,为了避免有灯光的地方过度曝光,最好减0.31ev的曝光补偿。卡片相机的镜头一般是可以变焦的,在它的广角端时往往能得到最大的景深和进光量,可容忍的最低快门速度要比中焦或长焦大,所以在夜景拍摄时尽可能的使用镜头的广角端。

    运动

    拿着相机到运动着的物体,最考验的是相机的快门。由于被拍摄物快速的移动,往往要求足够快的快门速度,比如1/1000秒。这样的要求在单反数码相机中是小意思,但对于消费级的小数码相机来说,就有些困难了。由于先天的不足,要是在AUTO(自动挡)的默认拍摄情况下,对好镜头向你想拍的运动物体了,即使你的相机能达到1/1000秒,相机也不会自动设置成最大的,因为你的卡片相机是不会知道你是在拍运动物体的。结果就是要拍的物体成了鬼影。
    切换到相机的运动场景,这个时候相机才会自动调成预设的运动物体拍摄所需的参数,相对够快的快门速度,高的ISO值。稍微高级一些的卡片相机还会有一个“快门优先”的档位,选择这个档位,一般说,1/500秒拍行人是没有问题的,1/1000秒能拍下水滴下的景象了。但是由于快门快了,要求的进光量就大了,所以还得加大光圈或者提高ISO值,这个在快门优先的模式下,相机会自动调节光圈。手动挡下拍运动物体时,调节提高ISO值时要注意当时的光线,在光线不充足时最好不要使用这个方法。

    卡片相机尽管在配置上比不上专业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但有限的资源只要我们有技巧的利用了,同样也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甚至能和单反数码相机媲美。我们的小数码相机或许还要在更多的“逆境”中使用,认真阅读相机的说明书,发掘的潜在功能,多多实践,肯定能是我们的小数码尽其能为我所用。

    质量评星 +1 颗  金币 +1 枚  下载币 +10 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