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内容:
舞台摄影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从表面上看,舞台摄影与其他摄影门类(如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等)相比,基本的拍摄要求和艺术处理手法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仔细分析起来还是不大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拍摄舞台照片往往要凭感觉和经验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构图,并迅速按下快门。这就要求拍摄者具备过硬的拍摄技术和艺术处理功底。
然而,舞台摄影创作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在技术方面,有些方法可以成为要领,使初学者少走弯路。综合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拍摄位置和视角的选择
到剧场或广场拍舞台照,首先要选好拍摄位置和视角。一般来讲,找偏一点的位置拍出来的效果好,且不会妨碍观众。视角的高低也很重要,视角太高,拍出来的人物会变形;视角低了看不见人物的脚(拍局部或特写另当别论),以能看到舞台的台面为好。初学者往往喜欢找剧场正中的位置来拍摄,以为这样可以拍到人物的正面和完整的舞台场面。结果,拍出来的人物肢体造型呆板,灯光造型平淡,画面效果会流于一般。这是因为,通常舞台灯光的布局是正面光较强,这种正面光会减弱人物的素描关系,人物造型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会被淡化,光影效果也平淡。而选择偏一点的角度来拍摄,人物有正面光、侧面光和逆光的组合,再加上各种不同色彩光源的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自然都会体现出来,尤其是空间的流动感会增强。
二、要尽量稳定相机
要拍好舞台照,相机的稳定性很重要。通常拍舞台照,快门速度往往要控制在1/60秒上下,这样做是为了让该动的动起来、该静的静下去,使拍出来的照片既有清晰的主体形象,又使画面具有流动感。而要达到这些目的,l/60秒上下(尤其是1/60秒以下)的快门速度,相机的稳定性显然不能忽视。另外一个因素,因为要达到使画面具有虚实变化的效果,往往要将光圈尽量放大,这样做会导致景深缩短,相机稍有晃动,画面的清晰度会受到影响。因此,借助三脚架或独脚架来增加相机的稳定性就显得相当关键。
三、不要借助闪光灯进行曝光
舞台摄影从过去单纯的记录型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创作型,这个变化也就是舞台摄影从实用性转向艺术性的过程。借助闪光灯进行拍摄,无非是想将画面拍得更清楚。而这样做的后果是,闪光灯的光线冲淡了舞台特有的灯光和色彩效果,甚至会使舞台效果完全失去。而这些效果恰恰是舞台照片的精华所在。因此,严格地讲,拍摄舞台照是不宜使用闪光灯的。当然,有的时候因舞台光线太弱,或仅仅为了拍剧照留念,也可使用闪光灯,但拍出的照片肯定会失去舞台效果。
四、设定恰当的光圈很重要
光圈作为控制景深的一种手段,在舞台摄影中也颇有学问。运用得恰当,拍出来的照片会有较好的效果。在现场拍摄中,相机与舞台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舞台本身有一个深度,两者加起来一般都在10米以上。如果不采用大光圈,拍出来的画面就会前后一览无余,缺乏主次感,更谈不上虚实变化。尤其在非剧场(如体育场馆、广场等)拍舞台照,大多背景(天幕)较简易,若将背景清晰地摄入画面,势必会影响到照片的整体效果。而采用放大光圈的方法来控制景深,就可以将背景虚化。虚化后的背景更加突出了前面的主体,而背景虚化后朦胧的效果更有一种形式上的美感。即便在正式的剧场拍舞台照,光圈的恰当运用也很重要。因为快门速度控制在1/60秒左右的情况下,光圈要随着舞台光线的强弱变化而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既要适应因舞台上人物运动的速度而确定的快门速度,又要顾及因光圈的大小而产生的不同景深效果。光圈设得过大,可能会欠曝;光圈过小,又可使景深有效范围太长,虚化不了背景。拍舞台照需开大光圈,这已是共识。但到底该开多大的光圈才合适,应根据实际拍摄需要而定,是看拍摄者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画面效果而确定光圈该开多大并设定相应的快门速度的,光圈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
以上四个方面,是舞台摄影中必然会碰到的技术要领性问题。这些技术要领可以使初学者少走弯路,为今后进行舞台摄影创作打下技术方面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