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面知识

    ]

    构图学-全解析

    浅谈构图学



    一、定义
      构图,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因此理应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
    狭义上讲: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其中“布局”这个提法比较妥当。因为“构图”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局”则是泛指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布”就是对这个整体的安排、布置。因此,构图必须要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也是企求达到整个局面符合表达意图的协调统一。



    二、构图法则
      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其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
    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三方面阐述法则。
       1、对比(此部分与平面构成相关内容相似,故简述之) 在这里是指一种造型因素就其某一特征在其程度上的比较。如:明暗色调这一造型因素,它的特点是深和浅。线条有长短的对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
      A.点、线、面的对比
      点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密集成片而成为面。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为明暗色调。点彩化画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这幅《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称得上是修拉的色彩科学实验中的经典作品。点彩绘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画法,道理并不深奥,就和小朋友经常玩的拼图游戏有一点像.一块块的颜色被分解了之后就像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块.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小色点被仔细地排放在一起.慢慢的整张画的颜色就丰富了起来,轮廓、形状……要拼的图象也一点一点清晰明朗了。 看修拉的画感觉很朦胧,好象人、静物、景物都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远看整体感强,走进看,又发现了更多色彩。丰丰富富,整个画面生动,有变化。



    线的对比:即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又可独立的表达一定的形象。 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





    面的对比:在立体艺术中指的是形体,在平面艺术中指两度空间的占有。
      关于方与圆的对比,在多数以圆作为环境的形象中,方形易突出。反之则圆形突出。



    点线面综合对比





    B非对称式均衡
      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判断画面上的物象实际重量。因为纯数心理意义上的重量,按照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大体次序:以人为重,其次为动物、人造器物、植物、自然物质。如图3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因为左侧的树木无疑比比右侧的人物重的多,但因为人物的重要性,所以感觉是均衡的。又如图4中的山石实际分量比马匹重,但马匹和人们关系密切,所以也是均衡的。


      图四 另外,这张图还体现出了构图的远近关系—近处相比远出略现重一些,这也是,前面天平原理的一个延伸~~






      图五的简化



    2、关于色块的大小深浅聚散的均衡分布。
      A画面上的形的分布已取得均衡,但经过施加深浅色调,产生如B的情况。深色色块导致右侧偏重,调整的办法:将物象在构图中略向左移如图c。略略升高右侧物象明度,(使之变浅)或略略降低左侧的明度如图D。如色调是不可变因素,而形是可变因素时,可变为E,也能取得趋于均衡的效果。
      以上实例,不妨归纳为:色调的不均衡,可从调整形体大小进行补偿;形体的不均衡,也可从调整色调的深浅进行补偿。两者在不可变动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画幅边沿关系的改变,进行调整,这是最常用的办法。



    3、关于形体和色调的均衡在心理上的衡量:在暗色背景前,明度与面积成反比,反之亦然。如图5。色块面积小而与背景明度反差大,色块面积大与背景反差小,两着可以取得均衡。

    [img]

    